哈尔滨:聚力新质生产力 高水平发展全方位跃升
发布时间: 2024-10-29 02:39:56 作者:乐鱼网官网入口/泵阀类
(记者 张晓磊 实习生 白雨彤 )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。75年,沧海桑田,哈尔滨作为“共和国长子”,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,砥砺奋进,书写高水平发展非凡答卷。城乡面貌日新月异,群众幸福指数逐年上升,工业、农业、科技……各行业各领域发生了巨变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哈尔滨市以习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,革故鼎新、敢闯敢试、踔厉奋发,慢慢地加强科学技术创新“硬核力”,持续优化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,加力构建具有“尔滨”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,彰显高水平发展的动力、活力、潜力,成为推动黑龙江省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增长极。
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篇凝“新”聚力的大文章。去年9月,习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“新质生产力”,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学技术创新、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。哈尔滨市委、市政府牢记嘱托,感恩奋进,全市上下龙头劲舞,乘势而上。齐心协力勇争先、善作为,塑造了发展新动能新优势,成就斐然,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交上一份优秀答卷。
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、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“推动高水平发展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于近日召开,前三场分别聚焦农业、科技、工业信息化这三大领域的最新成果与进展,记者看出每场发布会更以“新质生产力”作为重要关键词,凸显了哈尔滨正以昂扬的姿态,积极抓住高水平发展的历史机遇,让新质生产力在冰城大地上“拔节生长”,大地欢歌,奋力推动高水平发展实现“新”跃升,谱写全面振兴新篇章。
秋风轻拂,冰城大地的稻田泛起金色的涟漪,沉甸甸的稻穗低垂着头,田间地头处处是收割的繁忙景象,丰收的乐章在这座“中国优质稻米之都”的空气中飘扬。
“今年,振兴村种水稻15112亩,目前正处于紧张的收割时段,相较于去年增产很多,农民整体增加了收入。”五常市民乐朝鲜族乡振兴村支部书记、村主任于殿红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,丰收的喜悦洋溢在脸上,他说:“今年秋后气温高而且少雨,水稻不仅增产,而且秋收工作非常顺利,大约到月末就完成收割了。”
全国每九碗饭,就有一碗来自黑龙江,其中五分之一出自哈尔滨。新中国成立以来,哈尔滨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,始终扛起为国种粮的政治责任,攻坚克难、踔厉奋发,粮食产量和综合产能逐年提升,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240亿斤以上,粮食综合产能提升到300亿斤左右,用约占全省七分之一的粮食播种面积,生产出约占全省六分之一的粮食,为端牢“中国饭碗”贡献哈尔滨力量。
智能农机驶入良田、良种良法合力加持、为现代化农业装上“智慧大脑”……为进一步培育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,哈尔滨市全力发展科技农业、绿色农业、质量农业、品牌农业,推进农业转型升级。
如今,哈尔滨锛住建设农业强市、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目标,以科技赋能为内核,加持现代化大农业跑出“加速度”,助农“振翅高飞”。哈尔滨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、局长杨桂榕介绍,哈尔滨市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保持在95%以上,良种覆盖率100%,测土施肥覆盖率达到90%以上,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98.5%。打造水稻、玉米、大豆、肉类、乳品、禽蛋、蔬菜、山特产品等八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,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总量达1137.5万亩,居全省和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前列。全力发展以玉米、大豆、水稻、乳品、肉类为重点的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,截至2023年底,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7.8%。
更令人欣慰的是,哈尔滨大米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保持千亿元以上,“五常大米”荣获中国品牌价值地标组大米行业第一名;哈尔滨荣获“中国寒地小龙虾之都”区域特色品牌荣誉称号。
穿越翻腾的稻海,你又会望见一座汇聚高精尖成果的科学技术创新之城。从“神舟”飞天到“嫦娥”奔月,从“蛟龙”入海到三峡发电,“冰城科技”彰显大国重器。以“时代楷模”刘永坦、杨士莪为代表的一代代哈尔滨科技工作人员,为新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书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。
这里诞生过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、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、第一台模拟计算机、第一块玻璃钢、第一台弧焊机器人等多个全国第一。“十三五”以来,在哈科技工作人员共获得国家科技奖82项,获得省科学技术奖1558项。哈尔滨的科技发展和科学技术人才为维护国家安全、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和龙江振兴发展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。目前,哈尔滨正以磅礴之势,在浩瀚的科创海洋中破浪前行,驶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,取得的一系列成果让世界纷纷点赞“尔滨”。
建强战略科技力量“国家队”。“哈工大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”今年2月份通过国家验收,智能海洋航行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重组,汉江实验室哈尔滨研究中心在哈工程揭牌成立,哈工大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重组答辩,哈市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今年底将达到11个。
环大学大院大所生态圈建设初见成效。哈工大、哈工程、哈兽研、黑科技四个“生态圈”共集聚各类企业13408家、创新平台275个、高层次人才1565人,转化成果1080项。
人工智能试验区建设取得实质成效。哈工大国家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加快建设,哈工大“群体智能自主作业智慧农场”项目通过国家中期检查,中国移动全国唯一国产化超万卡大规模智算数据中心正式投用,全市AI核心企业达到140家,核心产业规模超100亿元。
持续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行动。哈电集团与哈工大合作研发高温度高压力阀门,实现国产化替代;霍尔电推进系统、智能光热调控薄膜技术等45项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启动实施,预计新增投资14.1亿元,实现出售的收益78.6亿元;近三年,累计就地转化科技成果2770项。
全市48个项目纳入工信部科学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专项再贷款白名单;1至8月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.1%,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.9%……在工业信息化领域专场发布会上,哈尔滨市工信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周国伟作主旨发布时表示,哈尔滨市坚持把工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作为第一个任务,锚定新型工业化目标,加力培育新质生产力,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、提质增效,奋力推进哈尔滨市工业高水平发展可持续振兴。
高质量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。哈尔滨市巩固传统产业基础优势,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规模,科学谋划未来产业,优化产业布局。尤其是在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上,整合哈工大、哈工程等科技优势,打造智能机器人岛;发挥工大卫星链主作用,打造“中国星谷”,依托同创普润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,打造新材料产业园。哈尔滨航空装备产业集群获批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,平房区航空产业集群获评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。2023年,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.3%。在超前谋划未来产业上,落实省未来产业孵化加速计划,聚焦未来制造、未来信息、未来材料、未来空间、未来能源、未来健康等6个方向、18个细致划分领域谋划项目。博实自动化、哈工大等单位8个项目入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“揭榜挂帅”项目。
高质量推进创新驱动引领产业振兴。以科学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,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、新模式、新动能。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。累计培育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5户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7户、单项冠军企业8户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51户,研发省级首台(套)产品317个。二是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。支持企业、高校院所、投融资机构联合创建5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。2023年,新培育9类项目41户企业升级为“国家队”。三是加快核心技术攻关。围绕数字化的经济、航空航天等产业,着力破解关键核心难题和“卡脖子”技术,组织实施在轨航天器可变形防护盾技术、先进高速直升机传动系统等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81个。
高质量推进数字赋能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。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改造,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,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。一是推动企业数字化改造。获批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,获得中央财政资金1.5亿元。二是开展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示范行动。获批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,获得中央财政资金3亿元。三是推进绿色化改造。加快发展绿色循环经济,推动实施工业绿色化发展行动计划,出台绿色制造奖励政策。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58户、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3户。四是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。制定出台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和工业设计中心认定办法,构建服务型制造示范梯度培育体系,建立重点企业培育库。培育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5户,工业设计中心2户。
据悉,全市工信系统将继续以新型工业化为主线,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化的经济深层次地融合,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,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地。
七十五载,风华正茂,祖国正青春。哈尔滨将继续发挥科学技术创新优势,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切实走好依靠创新驱动的增长之路,奋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谱写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篇章。